时间: 2025-04-26 10:2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58:31
成语“外亲内疏”字面意思是指与外部亲戚关系密切,而与内部亲属关系疏远。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家庭内部关系冷淡,而与外部亲戚的关系却很亲近。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家庭和人际关系的状态。
“外亲内疏”出自《左传》,原文是“亲戚之道,外亲内疏”。它反映了春秋时期人们对家庭和亲属关系的看法。在那个时代,外亲的关系通常被视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家庭内部的关系却常常被忽视。这一成语的流行,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对家庭内部关系的警惕。
“外亲内疏”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关系被视为非常重要,而亲属关系更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减少,导致“外亲内疏”的现象愈发明显。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提醒人们重视家庭内部的亲密关系。
“外亲内疏”让我联想到家庭团聚时的温馨与冷淡交织的场景。虽然亲戚们聚在一起,但家庭内部的亲密感却可能因工作、生活的忙碌而淡*。这种情感反应使我更加关注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提醒我努力维护家庭内部的亲密。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次家庭聚会,大家都很热闹地聊着外面的事情,却没有人问起彼此的近况,感到了一种“外亲内疏”的氛围。这让我意识到,尽管外部关系重要,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样需要用心去维护。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外亲内疏”:
月明千里照人间,
亲情似水流年间。
外亲相聚欢笑声,
内心孤寂难言欢。
这首诗表达了外亲聚会的热闹与内心的孤独,突出“外亲内疏”的主题。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trangers at Home”,意指家庭内部的关系疏远。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家庭关系的探讨在各个文化中都有共鸣,这表明人际关系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外亲内疏”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家庭关系的成语,更是对现代人际关系的一种警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努力去拉近与家人的距离,维护良好的亲属关系。这一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更加注重家庭与亲情的价值。
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外亲内疏,故虽有智,不能用也。”
《后汉书·袁绍传》:“外亲内疏,故虽有众,不能用也。”
《汉书·王莽传》:“外亲内疏,故天下虽大,其心不附。”
《史记·项羽本纪》:“外亲内疏,故虽有天下,不能久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外亲而内疏,不可以为国。”
不料此人~,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