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6:59
“择善而从”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选择好的(善的)事物去追随或学习。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倡导人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要有选择地追随那些正确、有益的意见或行动,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择善而从”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为“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于己,亦可得而教矣。’”此处强调君子应广泛学习,并在学习中反思自我,发现善良的行为并加以追随。这个成语体现了孔子提倡的道德修养思想,强调选择高尚之人、善良之事进行学习和追随的重要性。
“择善而从”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华文化中,重视德行和学习是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成语“择善而从”反映了这种文化传统,强调在选择中要有道德判断。现代社会中,面对复杂的信息和多元的价值观,仍然适用这一成语,提醒人们要理性选择,保持良好的价值观念。
“择善而从”常常让我联想到人生的选择与价值观的建立。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激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我个人生活中,曾经面临职业选择时,我始终坚持“择善而从”的原则,选择了一个与我的价值观和长远目标相符的职业。这让我在工作中找到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在纷繁的世界中,心如明镜,
择善而从,追逐光明的影。
学海无涯,善者为舟,
愿与君共,乘风破浪行。
在英语中,“choose wisely”或“follow the good”可以视为对“择善而从”的一种表达,但通常缺乏成语的浓厚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不同文化对选择的重视程度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通过对“择善而从”的学习,我更加意识到在生活和学习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多么重要。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影响到周围的人。我会在今后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努力运用这一成语,传达出对善良与智慧的追求。
春秋时期,执政大臣魏献子把祈氏的领地分为7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为3县,委派与提拔一些地方长官。他想启用魏戊,担心人家说他偏私,问大夫成傳,成傳认为只要有才德,就不论亲疏,关键看能不能择善而从,能不能赏罚分明
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