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5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8:42
“徵名责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要求名声和实质相符”。它主要用来指责那些表面上声名显赫但实际上没有相应实力或能力的人。这个成语强调名声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倡导真实和诚信。
“徵名责实”源自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了诚信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具体的历史背景不太明确,但这个成语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中对名声和实际能力的重视密切相关。它反映了对人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名声,更要看实际表现。
“徵名责实”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诚信和实事求是是被高度重视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商业和政治领域,徵名责实的观念变得尤为重要。它提醒人们在追求名声的同时,不应忽视实质内容,保持真实和透明。
“徵名责实”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醒和反思。它促使我们思考名声和实力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真实与诚信。这个成语也常常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比如对某些名人或企业的评价。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遇到过一些同学或同事,他们在外界的评价很高,但在实际能力上却表现平平。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徵名责实”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在评价他人时更加注重实际表现。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名声如水浮云间,
实质如山稳重坚。
徵名责实心常念,
不负初心与岁寒。
这段诗歌通过对比名声与实质,强调了保持真实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ll hat and no cattle”,意思是光说不练,表面上看起来很有能力,实际上却没有实际成就。这表明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表里不一现象的批判是相似的。
通过对“徵名责实”的学,我认识到在沟通和表达中,真实和诚信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他人的评价标准,也是对自己要求的鞭策。在语言学和日常交流中,始终保持对名声与实际相符的追求,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形象。
方欲杖兹舟楫,委成股肱,徵名责实,取宁多士。
《明史·职官志》:“徵名责实,以核其绩。”
《宋史·选举志》:“徵名责实,以辨其才。”
《晋书·王导传》:“徵名责实,以察其能。”
《后汉书·班彪传》:“徵名责实,以观其志。”
《汉书·艺文志》:“徵名责实,考其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