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1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4:03
“无毁无誉”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没有毁谤,也没有赞誉”。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或事物没有受到批评或赞扬,处于一种中立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了客观和淡然的态度,表示对外界评价的不在乎。
“无毁无誉”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无毁无誉,无所欲求”。庄子在这部作品中提倡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提倡人们不受外界评价的困扰,从而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个成语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对物质和名声的淡泊。
“无毁无誉”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社交媒体盛行的背景下,人们更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无毁无誉”这一成语提醒人们保持内心的独立和自我价值,避免被外界的赞誉和批评所左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这种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无毁无誉”让我联想到一种从容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它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界评价的不在乎。这种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有时我也希望能像成语所描述的那样,保持对外界的平和心态。
在工作中,我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压力,来自于同事和上级的各种评价。在这段时间里,我努力实践“无毁无誉”的思想,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目标,而不是过多关注他人的看法。结果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位哲人,他生活在一个崇尚名利的社会中,却始终保持无毁无誉的态度,最终以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影响了周围的人们,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
在英语中,“stoic”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不受情感影响,保持冷静的态度,这与“无毁无誉”有相似之处。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种“侘寂”的美学,强调对简单和无常的接受,这也与成语的内涵相呼应。
通过对“无毁无誉”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在生活中保持自我、淡泊名利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外界评价时,能够更从容地处理。它在我个人成长及职业发展中,提供了宝贵的智慧。
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六》:“曹操无毁无誉,世谓之奸雄。”
《后汉书·班超传》:“超为人有大志,无毁无誉,时人莫之许也。”
《汉书·王莽传上》:“莽既无毁无誉,世谓之贤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无毁无誉,世称贤公子。”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无毁无誉,民之望也。”
将以乡党自好,~者为完人乎?则趼人怒目翕张,不屑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