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26:41
“济时拯世”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危机时刻救助世界”。它强调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他人,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基本含义是指在社会动荡或人们困境时,能够采取行动来拯救和援助他人,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济时拯世”源于古代文献,常见于儒家经典和一些历史著作中。其词根“济”与“拯”都带有救助的意思,而“时”与“世”则强调了救助的时机和范围。虽然该成语的具体出处不易追溯,但其内涵与古代仁者的思想密切相关,反映了对社会责任的重视。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这些成语同样强调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反义成语:
反义成语强调了对他人困境的漠视,形成鲜明对比。
“济时拯世”在**传统文化中体现了强烈的仁爱精神,尤其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对他人的关怀。在现代社会,随着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兴起,该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弱势群体。
这一成语常常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的感觉,联想到那些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的人。这种情感反应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
在我参与社区服务时,曾经有一次帮助一位失业的邻居重返工作岗位的经历。在那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济时拯世”的重要性,看到他重新找到工作的喜悦,我也感到一种满足和成就感。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风雨如磐夜未央,
济时拯世志长扬。
众生共渡此艰难,
愿作明灯照四方。
通过这种形式,表现出在困境中帮助他人的积极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helping others in times of need”,强调在需要时刻的帮助。不同文化中对待他人困境的态度各有不同,但“济时拯世”的精神在各个文化中都被视为一种美德。
通过对“济时拯世”的学*,我认识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提升了我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这一成语提醒着我在生活中要时刻关注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体现个人的价值与担当。
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理哉?
汉桓帝时期,涿郡人崔骃喜欢研究典籍,写了《政论》议论时政,他认为汉朝经历了350多年,积弊很深,应根据当时情况制定法律,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才能补漏纠错、济时拯世。他的理论在任五原太守时充分得到实践
且~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