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57:54
“人言籍籍”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人们的言语纷纷杂杂”。其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对某事物或某人的评价和议论非常多,往往带有负面色彩,暗示受到非议或批评。
“人言籍籍”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文为“人言籍籍,君子之德,行之不远”。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名声和舆论的重视,侧面表现了君子在道德和行为上的坚持,即使面对众多的闲言碎语,仍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准则。
“人言籍籍”常用于描述某个**、人物或现象引起的广泛讨论,通常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社交媒体或日常对话中使用。例如,某位公众人物的丑闻曝光后,媒体和网友纷纷议论,此时可以说“关于这位明星的事情,人言籍籍”。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舆论和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人言籍籍”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关注和评价。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言籍籍”更加普遍,个人的言行常常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影响其形象和声誉。
“人言籍籍”让我联想到社会对个体的压力,尤其是在公众场合下,舆论的声音往往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它也让我思考如何在面对众多评价时保持自我,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因工作表现引发的“人言籍籍”。当时我在项目中遇到困难,结果被同事们议论纷纷。经过反思后,我意识到不应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成长。
在我的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人言籍籍”:
在风中细语声声起,
人言籍籍似水流,
我心如磐不动摇,
任凭舆论随风走。
在英语中,与“人言籍籍”相近的表达是“gossip”或“word of mouth”,指人们对某事的讨论和传播。尽管含义类似,但“gossip”通常更侧重于闲聊和八卦,而“人言籍籍”则强调舆论的广泛和影响。
通过对“人言籍籍”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舆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成语的背景和使用场合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与观点。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外界评价时,保持自信和坚定。
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
《宋史·岳飞传》:“人言籍籍,皆言飞欲北伐。”
《晋书·王敦传》:“人言籍籍,皆言敦欲谋反。”
《后汉书·袁绍传》:“人言籍籍,皆言绍欲自立为帝。”
《汉书·王莽传》:“人言籍籍,皆言莽毒杀平帝。”
《史记·项羽本纪》:“人言籍籍,皆言项羽杀义帝。”
毕珠也晓得~,心上很想做出一桩重大之事给人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