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38:55
“皓首穷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发已白仍然穷尽经书”,形容人虽然年老,但仍然坚持学*,尤其是对经典文献的研究。这个成语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坚定和执着,强调了对文化、学术的热爱与执着。
“皓首穷经”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其中提到马援年老时仍然勤奋学*,至死不倦。这一典故反映出古代士人对学术的重视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
“皓首穷经”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在*传统文化中,学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对经典经书的研究更是士人追求的目标。“皓首穷经”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的执着,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鼓励人们终身学。
“皓首穷经”让我联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却孜孜不倦的人,常常激励我在学*上保持恒心和毅力。此外,这个成语也让我感受到一种敬老尊贤的文化氛围,强调老年人依然可以是知识的传播者。
在大学时,我曾遇到一位年长的老师,他在课堂上分享的知识深深吸引了我。每次上课,他总是能用丰富的学识引导我们思考,真是让我感受到“皓首穷经”的精神。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白发苍苍仍执经,
灯下孤影伴书声。
岁月如歌心不老,
皓首穷经志未停。
在英语中,与“皓首穷经”相似的表达是“lifelong learning”,强调终身学的理念。在不同文化中,尊重知识、追求学的精神是普遍存在的,但具体表达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皓首穷经”的学,我认识到坚持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重视对知识的追求,体现了终身学*的价值。
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明史·文苑传·杨慎》:“慎少好学,皓首穷经,博通群籍。”
《宋史·文苑传·欧阳修》:“修少好学,皓首穷经,博通群籍。”
《晋书·王衍传》:“衍少好学,皓首穷经,博通群籍。”
《后汉书·班固传》:“固少好学,皓首穷经,博综群书。”
《汉书·艺文志》:“皓首穷经,博通群籍。”
青春作赋,~;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