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5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14:47
成语“远交近攻”字面意思是与远方的国家交好,而对近处的敌人进行攻击。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外交关系时,采取与远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策略,同时对邻近的敌人进行攻打,从而达到战略上的优势。
“远交近攻”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原君赵阏子传》中,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与战争策略。当时,各个诸侯国为了生存和发展,常常采取这种策略,以削弱周边的敌对势力,同时保持与远方友国的良好关系。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和策略。
在现代汉语中,“远交近攻”可以用于描述国际关系、商业竞争、以及个人之间的交往策略。例如,在商业谈判中,企业可能会选择与远方的合作伙伴建立关系,同时在市场上对近距离竞争者采取激烈的营销攻势。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绘角色的策略和权谋。
在**传统文化中,外交和战争的策略十分重要,成语“远交近攻”反映出古人对政治智慧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增加,但“远交近攻”的策略在某些情况下依然适用,尤其是对于企业竞争和国家安全。
“远交近攻”给人的联想往往与权谋、策略和斗争相关,可能带有一些阴暗的色彩。在思考这个成语时,往往会联想到古代权臣的智谋与现代商战的残酷。这种策略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取得成功,但也可能引发信任危机和道德争议。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需要平衡关系的情况。例如,在团队合作中,我会努力与远方的合作伙伴保持良好关系,同时在团队内部处理冲突时,采取更直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让我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在一个古代的故事中,有一位智者在面对敌国侵略时,决定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他首先与远方的友国建立了同盟关系,而对邻国的侵略者则采取了突然袭击,最终成功保卫了自己的国家。这一策略不仅彰显了他的智慧,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战略思想。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策略表述,如“the enemy of my enemy is my friend”(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这与“远交近攻”的核心思想相似。这种策略在历史上也常被用来作为政治和军事上的权谋手段。
通过对“远交近攻”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古代战略的体现,它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它提醒我们在处理复杂关系时,既要关注近处的威胁,也要善于利用远方的资源。这一思维方式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向宰相张禄讨教治国方略,张禄说秦国有天然屏障与兵车,势力足够号令诸侯,最近攻打遥远的齐国,这是一个大错,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先前已有魏国打击中山结果让赵国吞并中山,秦王采用他的计谋
莫若以纳辽之币归之于金,坐复燕云故土,正合~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