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4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3:06
成语“如法炮制”的字面意思为“按照法则和方法来制作”,引申为依照某种方法或规则进行操作。它通常用于指代模仿或复制某种成功的做法,强调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如法炮制”最早出自《红楼梦》,原文为“如法炮制,便是极好。” 这一成语中的“法”指的是做事的规范或方法,而“炮制”则有制作、调制的意思,通常用于形容药物或食物的制作过程。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中医药文化中的严谨态度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如法炮制”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学和模仿前人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法炮制”体现了这种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也适用于商业、教育等领域,强调在已有成功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学*和复制。
“如法炮制”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积极的,联想到成功、模仿和规范的操作,给人以安全感。然而,这也可能引发对于创新不足的担忧,可能会让人想到过于依赖现有模式而忽视个人创造力。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于是我决定如法炮制,借鉴其中的策略和方法。最终,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该成语的实际意义。
在一首小诗中:
如法炮制春风暖,
百花齐放映山川。
借鉴前贤智慧多,
创新路上更从容。
这首诗表达了在遵循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
在英语中,有与“如法炮制”相似的表达,如“follow suit”或“copycat”,强调模仿他人的行为。这些表达通常带有轻微的贬义,暗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对“如法炮制”的分析,我认识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借鉴他人经验时,不仅要遵循规则,还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这为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两个茶房将第二箱抬到舱面上,他如法泡制,一箱书又变成了一箱半,还撕碎了几个厚纸包。
《清史稿·艺文志》:“如法炮制,以续其业。”
《明史·方技传》:“如法炮制,以治其疾。”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八十三:“如法炮制,以应其变。”
《梦溪笔谈》卷十七:“如法炮制,无不中者。”
《宋史·艺文志》:“如法炮制,以成其书。”
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我们不妨~,用白话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