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3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25:25
成语“喜见于色”字面意思是“喜悦的情感表现在脸色上”。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内心快乐、满足的情绪通过面部表情显露出来,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受到好消息或愉快事情时的真实反应。
“喜见于色”出自《论语·子路》,原文是:“子曰:‘君子之德,喜见于色;小人之德,喜藏于色。’”意思是说,君子的德行自然流露于面色之上,而小人的德行则是伪装和隐藏的。这个成语强调了真诚和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面部表情被视为情感的直接反映,尤其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表情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周围人的情绪。因此,“喜见于色”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的真实状态,也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共鸣。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但此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强调真诚和自然的场合。
“喜见于色”让我联想到那些温暖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家人和朋友之间。当我们分享喜悦时,彼此的快乐往往是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感受到的。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更加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给朋友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看到她脸上的笑容,真是“喜见于色”。这个瞬间让我感受到分享快乐的美好,也让我更加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喜见于色”:
春风拂面花开时,
笑语欢声满庭前。
喜见于色心自悦,
人间春色最难得。
在英语中,有类似于“joy written all over one’s face”的表达,意指喜悦显而易见,二者在表达情感外露的意义上相近,但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喜见于色”的学,我深刻体会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交流中,能够准确地表达情感不仅增强了沟通的效果,也丰富了个人的表达能力。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应该勇敢地展现出来,与他人分享,让生活更加美好。
[尔朱荣]与葛荣众寡非敌。葛荣闻之,喜见于色。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上闻之,喜见于色。”
《后汉书·班超传》:“超闻之,喜见于色。”
《汉书·王莽传上》:“莽闻之,喜见于色。”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闻之,喜见于色。”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闻之,喜见于色。”
齐人伐燕,取其财而俘其民。王朝而受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