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25:30
“喜笑盈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面颊因喜悦而饱满,笑容满面”。它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高兴,面露笑容,脸颊因笑而显得丰满,整体传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感状态。
“喜笑盈腮”出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书中形容贾宝玉的表情,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愉悦与外在的表现。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情感和表情细腻的观察与描绘。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笑容和欢愉被视为美德,喜笑盈腮不仅仅是表情的描绘,更是对生活积极态度的体现。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社交场合和庆祝活动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喜笑盈腮”让我联想到快乐和轻松的时刻,比如家人团聚或朋友相聚的场景。它传递的正能量让我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积极向上。
在我参加朋友婚礼时,看到新郎新娘和宾客们都喜笑盈腮,心中充满了幸福感。这样的场景让我意识到,生活中总有值得庆祝的事情,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瞬间。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镇的广场上,人们欢聚一堂,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笑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喜笑盈腮的气氛包围。就在这欢快的时刻,幸福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悄然发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beaming with joy”,也形容人们因快乐而笑容满面的状态。尽管各个文化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传达的情感仍然是积极和愉快的。
通过对“喜笑盈腮”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与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能力,也增强了我与他人沟通时的情感共鸣。这个成语教会我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乐观,用笑容面对每一天。
这场灾,一时间命运衰,早则解放愁怀,喜笑盈腮。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轼见了,喜笑盈腮,连声道:‘妙哉,妙哉!’”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见了,喜笑盈腮,连忙上前作揖。”
《聊斋志异·阿绣》:“生见之,喜笑盈腮,问:‘汝何来?’”
《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见了他,喜笑盈腮,连忙作揖。”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贾母听了,喜笑盈腮,连声道:‘好,好,好!’”
不信三生石上,相逢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