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1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53:39
“永无宁日”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它通常用来形容生活处于持续的动荡和不安,无法享受平静和安宁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无论是在生活、工作还是情感上,都经历着不断的烦恼和困扰。
“永无宁日”出自《左传》。在春秋时期,周景王即位后,国家发生了许多内外动乱,百姓苦不堪言。此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借以表达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在文学作品中,该成语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挣扎与困境,如古代小说中英雄为了国家前途而不得安宁的情形。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会用“永无宁日”来形容工作压力大、生活烦恼多的状态。例如,在职场中有人可能会说:“最近工作太忙,真是永无宁日。”在演讲中,可以用它来强调社会问题带来的影响。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安宁常被视为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永无宁日”反映了人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动荡的反感。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快节奏和压力大的生活环境中,它提醒人们重视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永无宁日”常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压力与焦虑,尤其是在面对重大选择或挑战时。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寻找内心的平静。
我曾经在工作中经历过一段“永无宁日”的时期,项目繁重、加班频繁,让我感到无休止的疲惫。后来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寻找放松的方式,逐渐摆脱了这种状态。
在一个小故事中,我可以这样描述一个角色的经历: “在繁星闪烁的夜空下,李明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心中感慨万千。过去的日子,他总是忙忙碌碌,永无宁日,仿佛生活只是在追赶时间的影子。如今,他终于学会了停下来,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在英语中,与“永无宁日”相似的表达是“no peace for the wicked”,意指那些做坏事的人没有安宁。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表达也存在,通常都强调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通过对“永无宁日”的学,我更加理解了生活中安宁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在表达情感时,成语能够更生动地传达复杂的情绪。在语言学中,成语不仅丰富了表达形式,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
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四》:“曹操曰:‘吾将永无宁日矣。’”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将永无宁日矣。’”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天下将永无宁日矣。’”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曰:‘天下苦秦久矣,吾将永无宁日。’”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曹,曹伯惧,使公子买如晋请成。晋侯弗许,曰:‘吾将永无宁日矣。’”
若不将这些十恶不赦的歹徒绳之以法,社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