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1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19:37
“原形毕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原本的形状完全暴露出来”。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真实面貌或本性显露无遗,通常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况下,隐藏的真相或本质被揭示出来。
“原形毕露”出自《红楼梦》。在书中,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种种行为与言辞,最终揭示了他们的真实内心与本性。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对表象与本质的关注,以及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在文学作品中,该成语常用来描写人物的真实面貌被揭示的瞬间。例如,一个表面和善的人在危机时刻展现出自私的本性。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掩饰的真实情感或意图被他人识破。在演讲中,也可以用来强调事实真相的重要性,例如揭露某些社会问题的本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表里如一”即内心真实与外在表现一致。“原形毕露”反映了人们对真实与伪装的敏感。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表象与真实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成语的使用场景也更加广泛,适用于揭示个人及社会现象。
“原形毕露”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揭示真相的力量,使人联想到正义与真理的胜利,同时也伴随着失望与背叛的情感。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会引发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在我生活中,曾有一次与朋友的误解,我一度以为他在背后说我坏话,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之间的误会原形毕露,才发现其实是我多虑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表面的假象有时并不代表真实的内心。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人海浮沉情未觉,
笑面藏心原形毕露。
当真相如潮水涌,
何必伪装自愧疚。
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在英语中,“to show one’s true colors”与“原形毕露”有相似的含义,指的是一个人真实的性格或意图被揭示。在不同文化中,揭示真实自我这一主题都是重要的,反映了人们对真相和真实性的追求。
通过对“原形毕露”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该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表达真实与伪装的词汇,更是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事物的本质,勇于面对和揭示真实。
讵意被其一火,原形已露,骨肉仅存,死期将至。
白纸黑字,虽说印的是魑魅魍魉的话,也未始不可发生另外一种作用:~,看它往哪里逃遁呵!(何其芳《理性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