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14:58
成语“暴衣露冠”由“暴”、“衣”、“露”、“冠”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为“衣服暴露,头冠显露”,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衣着非常不整洁,或者在某种情况下显得极为狼狈,表明一种不拘小节的状态。它可以隐喻一个人对外在形象的不在乎。
“暴衣露冠”出自《左传》,其背景涉及到古代礼仪与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在古代,衣着整洁是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暴衣露冠”则与之形成对比,强调了一种不符合社会期待的状态。这一成语往往与不恰当的场合和形象联系在一起,反映出当时对礼仪和外表的重视。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外在形象常常与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成语“暴衣露冠”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现代社会虽然对外表的要求有所松动,但在某些正式场合,保持得体的形象仍然是被广泛认同的标准。
“暴衣露冠”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轻蔑或调侃的情绪,提醒人们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在我的思维中,它引发了对个人形象与社会期待之间关系的思考,促使我更加注重在不同场合下的着装和表现。
在一次重要的面试中,我由于准备不充分,选择了非常随意的服装,结果给面试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事后我就想到了“暴衣露冠”这个成语,提醒自己在未来的场合中更加注重个人形象,以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在夜晚的街头,月光照耀着他那暴衣露冠的身影,仿佛他是这个城市中最不羁的流浪者,尽情享受着自由,而世俗的羁绊却无法束缚他的灵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essed to the nines”,意指穿着得体、整洁,而“dressed like a slob”则形容穿着邋遢。两者在文化背景中都反映了对外在形象的重视,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暴衣露冠”这一成语的学,我认识到外在形象在社交和职场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文化背景对个人表现的影响。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增强了我对社会文化的理解。
今宗室子孙,曾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宋史·岳飞传》:“飞衣冠甚整,暴衣露冠,以示不苟。”
《晋书·王导传》:“导衣冠甚整,暴衣露冠,以示不苟。”
《后汉书·袁绍传》:“绍衣冠甚整,暴衣露冠,以示不苟。”
《汉书·王莽传下》:“莽衣冠甚整,暴衣露冠,以示不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衣冠甚整,暴衣露冠,以示不苟。”
足下甚苦,~,将兵助楚讨不义,足不何不自喜也?臣原以事见,而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