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14:38
“暴发户”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突然致富的人,通常指那些通过投机、赌博、投机取巧等方式迅速获得大量财富的人。在社会语境中,暴发户往往带有贬义,暗示其财富的来路不正或缺乏文化修养,常常表现出浮夸和炫耀的特征。
“暴发户”这一成语的起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当时,随着经济的逐渐开放与市场的变化,涌现出了一批通过不正当手段迅速致富的人。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开始渗透社会的初期,许多商人和投机者的财富积累方式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讨论,因此“暴发户”这个词汇相应而生。
“暴发户”可以出现在多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财富积累现象。暴发户的出现不仅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揭示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暴发户的形象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对传统儒家价值观的挑战,强调了物质财富的重要性,反映出社会对金钱和荣华富贵的追求。
“暴发户”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复杂的:既有对成功人士的羡慕,也有对其手段和态度的批判。它让人联想到财富与道德的冲突,以及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个人价值观的迷失。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位朋友,他通过投资股票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额财富。起初我们都对他感到羡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他的为人处世越来越浮夸,逐渐失去了以往的谦逊与真实,让我想起了“暴发户”这个成语。
在我创作的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融入“暴发户”:
繁华背后暗流涌,
暴发户笑声嘹亮。
浮华如梦终成空,
唯有坚持方为王。
在英语中,类似于“暴发户”的表达为“new money”或“nouveau riche”,同样指那些新近富裕起来的人,常常带有对其文化背景和品位的质疑。这种表达在西方社会中同样存在对财富与文化修养的辩论。
通过对“暴发户”这一成语的深入分析,我深刻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反映。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关注财富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促使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谨慎和深思。
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在咱面上混充老爷!
《儒林外史》:“暴发户之家,往往不知礼义。”
《红楼梦》:“那些暴发户,不过是些铜臭熏天之辈。”
《清史稿·食货志》:“暴发户往往以富骄人。”
《明史·食货志》:“暴发户以财力雄于乡里。”
《宋史·食货志》:“时暴发户多以贿赂得官。”
这种鄙吝势利的~,咱们不希罕和他们做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