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8:27
“发踊冲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发直竖,冲出帽子”,形容因愤怒或激动而情绪激昂,甚至失去理智。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愤怒、激动到无法自已的状态。
成语“发踊冲冠”源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在书中描述诸葛亮因得知敌人来犯而愤怒不已,头发都竖了起来。这一典故深刻地反映了诸葛亮为国捐躯、愤懑不平的情感,也为成语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该成语主要用于文学作品、演讲及日常对话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某些事情而愤怒或激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愤怒常常被视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尤其是在面对不公或侵犯时。“发踊冲冠”不仅仅是情绪的表现,也反映出一种对正义的追求与维护。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越来越提倡理性沟通,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愤怒的表达仍然存在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发踊冲冠”常常与愤怒、激动、抗争等情感紧密相连。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面对不公时,勇敢发声的人。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愤怒的情绪中,如何保持理智与冷静。
在我的生活中,曾因某次不公的待遇而感到愤怒,情绪几乎失控。此时,我想到了“发踊冲冠”,提醒自己要理性处理问题,而不是仅仅依赖情绪。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当他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心中的怒火如同火山般喷发,发踊冲冠,誓言要为自己和同伴讨回公道。”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eing red”或“fuming”,都形容愤怒的状态。但相较于“发踊冲冠”,这些表达可能更强调生理反应而非道德或正义感。
“发踊冲冠”不仅是一个形容愤怒的成语,更是对情感表达的一种文化反映。它在语言学*与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同时提醒我们在愤怒中保持理智的重要性。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宋·徐爰《旄头说》:“臣谓壮士之怒,发踊冲冠,义取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