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5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6:47
“真才实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真正的才能和实在的学问”。它强调一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真实的、实用的,而不是虚假的或表面的。通常用来形容有真正能力和学识的人,反对空谈和表面的学问。
“真才实学”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尚无详细的历史记载,但其内涵可以追溯到**古代对人才的重视。在古代,科举制度盛行,社会对学识和才能的要求极高,“真才实学”成为对人才的基本标准。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士人追求真实才华和实际知识的理想。
“真才实学”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士人被视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强调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真才实学”的理念依然被重视,学校和社会都在鼓励学生关注实际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书本知识。
“真才实学”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向上的,代表着真实、踏实的精神。它引发对知识和能力的尊重,激励人们追求实际的成就,而不是空洞的名声或地位。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始终坚持“真才实学”的理念。我在大学时参与过一个项目,虽然起初没有丰富的经验,但通过努力学和实践,最终在项目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才实学的价值。
在一次学校的演讲比赛中,我写了一首小诗:
学海无涯真才求,实学为舟渡浮沉。
虚名浮云何所惧,踏实前行始见真。
这首诗表达了对真才实学的追求,强调了实际能力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eal talent and practical knowledge”,强调了对真实和实用的追求。在其他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实际能力的重视是一种共通的价值观。
通过对“真才实学”的学,我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真实的能力和知识依然是最重要的。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的经验。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醒我们要追求真实与实用,而非表面的光鲜。
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
《新唐书·杜甫传》:“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真才实学,诗名独步。”
《旧唐书·李靖传》:“靖少有文武才略,沈毅果敢,真才实学,为国之栋梁。”
《清史稿·纪昀传》:“昀博通经史,工诗文,尤长于考证。真才实学,为世所宗。”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为文雄深雅健。真才实学,海内咸知。”
《宋史·岳飞传》:“飞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真才实学,为时所重。”
一百个说空话的人,不如一个有~的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