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1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43:09
成语“吃苦耐劳”的字面意思是“能够吃苦、耐得住劳累”。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工作或生活中能够忍受艰辛和辛劳,不怕困难,勤奋努力。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坚韧品质的人。
“吃苦耐劳”这一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对勤奋和坚韧的崇尚。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强调了脚踏实地、辛勤劳动的重要性。
“吃苦耐劳”在多种场合中都可以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吃苦耐劳”被视为一种美德,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奋斗的精神。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时,强调了努力与坚持的重要性。同时,这也促进了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与认可。
“吃苦耐劳”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人。他们的故事常常令人动容,激励着我在生活中面对挑战时,也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这种精神让我意识到,成功往往是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时常遇到需要“吃苦耐劳”的时刻。曾经在一个项目中,我需要加班完成任务,虽然很累,但我坚持下来了,最终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意义。
“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农民们吃苦耐劳,挥洒汗水,播撒着希望的种子,等待丰收的季节到来。”
在英语中,有类似于“hard work pays off”(努力工作会有回报)的表达。这些表达都强调了勤奋和努力的重要性,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辛勤劳动的赞美与认可。
通过对“吃苦耐劳”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在生活和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语言学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新中国虽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劳,才能到我们手里。
《明史·戚继光传》:“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后汉书·耿弇传》:“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封丘城上有金飞雀,郡人不知何物,乃自名金吾雀,时人异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左传·宣公十五年》:“民之服事,如子之服事其父,如臣之服事其君,勤劳而不怨。”
我们要有~的精神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