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0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11:13
成语“乐嗟苦咄”的字面意思是“快乐时发出叹息,痛苦时反而欢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或者在顺境中却感到忧虑。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复杂情感,暗示着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乐嗟苦咄”这一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详尽,但可以与**古代哲学思想,如道家和儒家的教义相联系。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提倡顺应自然,面对生活中的得失,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然。成语中的“乐”和“苦”正是对人生中喜与悲的总结。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生活中看似乐观但内心却有苦衷的人。在演讲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激励听众,鼓励他们在困境中保持积极态度。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乐与苦是人生的常态,强调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现代社会中,面对压力与竞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焦虑与不安。因此,“乐嗟苦咄”在当代社会中的适用性仍然很强,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
“乐嗟苦咄”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仍能微笑的人,内心深处却藏着许多故事。它让我思考如何在生活的起伏中保持乐观,以及如何理解他人的苦楚。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更加关注身边人的心理状态,学会倾听。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在工作压力下依然保持积极的态度,常常鼓励团队。虽然我们都知道他的家庭状况并不理想,但他总是能在工作中展现出“乐嗟苦咄”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乐嗟苦咄”:
春风得意花盛开,
乐嗟苦咄谁人知。
笑对人生如花雨,
愁肠百结藏心底。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隐忧,体现了“乐嗟苦咄”的复杂情感。
在英语中,可以用“smiling through the pai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的是在痛苦中依然保持微笑。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对痛苦与快乐的共同理解。
通过对“乐嗟苦咄”的学*,我对人生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中更具深度。在生活中,我会努力保持乐观,同时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学会理解他人。
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宋书·谢灵运传》:“灵运答曰:‘乐嗟苦咄,思我旧好。’”
《晋书·刘琨传》:“琨答曰:‘乐嗟苦咄,思我旧好。’”
《文选·刘琨〈答卢谌诗〉》:“乐嗟苦咄,思我旧好。”
《汉书·韩信传》:“信曰:‘乐嗟苦咄,不如无言。’”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臣闻乐嗟苦咄,不如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