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3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17:43
“连帙累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书帙(书籍的袋子或封套)和牍(竹简或纸张)叠加在一起,形容书籍、文稿或文章数量繁多,数量庞大且杂乱。
该成语源自《汉书·王莽传》,描述王莽在进行各种文书工作时,文稿堆积如山,表明其工作繁重和文书的冗杂。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对大量文书工作时的感受和困扰。
“连帙累牍”常用于描述文书繁多、内容复杂的情况,适合在书籍、论文、报告等场合中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物的忙碌状态;在日常对话中,可以形容某人的工作负担。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在古代文人社会中,文书的繁多往往与官场的繁琐、学术的严谨有关。因此,“连帙累牍”不仅是对文书数量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知识的重视与文人所承受的压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爆炸,成语的适用性更是愈发凸显。
“连帙累牍”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无奈与压力,联想到我们在面对大量信息时的困惑和焦虑。这种情感反映了现代人对于信息处理的挑战,启发我们在表达时更加注重简洁与重点。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常常会感受到“连帙累牍”的压力。比如在准备一份报告时,涉及的资料和数据繁多,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整理和筛选。这让我意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高效地处理资料。
在一首诗中:
书卷堆积如山高,
连帙累牍愁难抛。
笔尖轻点思绪飞,
字里行间梦自豪。
在这首诗中,运用“连帙累牍”形容书籍的繁多,同时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创作的热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mountain of paperwork”,同样形容文书的繁多,强调了人们在处理文书时的无奈与压力。然而,不同文化中的书籍和文书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反映出各自社会的价值观与习惯。
通过对“连帙累牍”的学习,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信息过载的现象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有效管理知识。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复杂事务时,学会了寻求简化的思维方式,提升了我的学习与工作效率。
因自撰为方剂,括为歌诗,草纸蝇字,连帙累牍,以遗其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