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10:48
“案牍劳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书案前忙于文书工作,导致身体疲惫。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因工作繁忙而感到劳累,特别是与文书、文件、事务处理相关的疲惫。
“案牍劳形”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序》。文中提到“案牍之劳形”,强调了因处理文书而导致的身体疲劳。这一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书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这种工作的辛苦和压力。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繁忙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在涉及文书、事务处理的场合。可以用在以下情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文书工作是官员和士人不可避免的职责,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坐着写作,导致身体的疲惫。因此,“案牍劳形”不仅仅是描述个人状态,也是对当时社会角色和责任的一种反映。在现代社会,尽管工作形式有所变化,但“案牍劳形”依然适用于形容因忙碌工作而造成的疲惫感。
“案牍劳形”给人一种沉重感,联想到繁忙的工作、压力和疲劳。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状态,这种共鸣使得这个成语具有更深的情感共鸣。它也提醒人们在忙碌中要注意身体健康。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经历过一个项目的紧急阶段,整天泡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书工作,真是感受到了“案牍劳形”的滋味。那段时间的疲惫让我意识到,工作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适时休息和调整。
在某个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入书房,我坐在书案前,手中笔划过纸张,思绪飞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案牍劳形的疲惫感渐渐袭来,让我明白,灵感需要休息的滋养,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才是长久之道。
在英语中,可以用“paperwork fatigue”来描述类似的状态,但这个表达不如“案牍劳形”那样具有文化背景和历史感。在其他文化中,虽然也有描述工作疲惫的表达,但多侧重于具体的职业,如“职业倦怠”等。
通过对“案牍劳形”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工作疲惫的描述,更是对生活中工作与休息平衡的提醒。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传达情感与态度,也使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具文化深度。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