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0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27:39
“白发婆娑”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白发如同飘舞的柳枝”。其中,“白发”指年**的白色头发,而“婆娑”意为轻盈、飘动的样子。该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老年人舞动或轻盈的姿态,表达一种优雅、从容的气质,也可以象征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智慧。
“白发婆娑”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夜泊牛渚怀古》。诗中提到“白发”这个意象,表达了对岁月变迁的感慨。该成语的使用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逐渐被引申为对老年人优雅姿态的赞美,体现了对老年智慧和经验的尊重。
“白发婆娑”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老年人被视为智慧与经验的象征,常受到尊重和敬仰。“白发婆娑”不仅体现了对老年人的赞美,也反映了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成语的使用显得愈发重要,呼吁对老年人更多的关爱与理解。
“白发婆娑”让我联想到我的祖父母。他们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保持着优雅的气质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个成语带给我一种温暖的情感,让我更加珍视与老年人的交流与互动。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我和家人一起观看祖母的舞蹈表演,虽然她已经白发斑斑,但在舞台上她依然是那么的优雅,令我不禁想到了“白发婆娑”这个成语。那个瞬间让我深刻体会到老年人的魅力和智慧。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白发婆娑”:
白发婆娑舞轻盈,
时光流转似流水。
老者智慧似星辉,
照亮后辈心中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ilver-haired”,意指白发的老人。虽然这个词汇并没有“婆娑”这一优雅的气质暗示,但在许多文化中,白发老人的形象通常都与智慧和经验相联系。
通过对“白发婆娑”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老年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他们所承载的智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能体会和传达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怀。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珍惜与老年人之间的互动。
早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玉才合上眼,便见许多鬼怪,都来扯他的衣服,要他同去。宝玉吓得魂不附体,忙喊:‘袭人,快来!’袭人听得宝玉喊叫,忙跑进来,见宝玉面如土色,忙问:‘怎么了?’宝玉道:‘我梦见许多鬼怪,都来扯我的衣服,要我同去。’”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白发婆娑,不觉已到中年。”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南史·王僧辩传》:“白发婆娑,形容枯槁。”
焚香夜对灯如豆,~苦校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