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1:10
“恩断义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恩情断绝,义气也消亡”。它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破裂,特别是在曾经有过深厚的恩情和义气的情况下,表示情感的彻底断裂。
该成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尤其是在一些古典小说和戏曲中常常出现。虽然具体的出处不易考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友情和恩情的重视,以及在背叛或伤害后关系的彻底破裂。这个成语常常与忠诚、背叛等主题联系在一起,强调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复杂。
“恩断义绝”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恩情和义气被视为重要的道德价值。成语“恩断义绝”反映了这种价值观,强调了在遭遇背叛时,情感的彻底破灭。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处理复杂的社交关系时,能够引起共鸣。
“恩断义绝”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深沉的悲伤和失望。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曾经亲密的关系因误解或冲突而破裂的痛苦经历。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人际关系,警惕背叛和误解带来的情感伤害。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与好友因误会而产生争执,最终导致关系的疏远。回想起来,我深刻体会到“恩断义绝”所带来的情感冲击,提醒我在沟通中更加小心,珍惜与他人的联系。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恩断义绝”:
昔日情深似海水,
今朝恩断义绝离。
回首往事泪如雨,
唯留心中苦难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urning bridges”,意为断绝与过去的联系。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关系的破裂及其后果。
通过对“恩断义绝”的学,我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提醒我在表达和沟通中保持诚实与尊重,帮助我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激励我在生活中创造和维护真挚的情感联系。
咱两个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明史·李自成传》:“李自成与张献忠初为义军同盟,后因争霸,恩断义绝。”
《宋史·岳飞传》:“岳飞与秦桧初为同僚,后因抗金立场不同,恩断义绝。”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初为君臣,后因政见不合,恩断义绝。”
《后汉书·袁绍传》:“绍与曹操初为友,后因争权,恩断义绝。”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与汉王盟,约曰:‘先入关中者王之。’既而汉王先入关,项王悔之,恩断义绝。”
今与郎君~矣,天荒地老,永无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