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7:51
“朱唇玉面”是一个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的成语。其中,“朱唇”指的是红润的嘴唇,象征着娇艳和动人;“玉面”则表示肌肤如玉般细腻光滑,寓意着容颜美丽。整体来说,成语强调了女性的美丽和娇柔。
“朱唇玉面”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尤其是在唐诗和宋词中常有类似的描写。具体的出处并不单一,但可以在古典诗词中找到很多对美丽女子的描写,常常用“朱唇”“玉面”来形容。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对美的追求和对女性魅力的赞美。
该成语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如古诗、小说等,用于形容美丽的女性。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赞美朋友或他人的外貌。此外,在演讲中,如果涉及到对美的描绘,亦可使用该成语来增强表现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美丽常常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尤其在古代社会中,容貌往往与地位和婚姻选择相联系。因此,“朱唇玉面”不仅仅是对外貌的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外貌依然重要,但人们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个性。
“朱唇玉面”让我联想到古代诗词中描绘的美丽女子,她们或温柔、或坚强,展现出多样的魅力。这种美丽的形象激发了我对美的追求,也提醒我在与他人交流时,外在的美与内在的品质同样重要。
在一次聚会上,我遇到了一位朋友的姐姐,她的容貌如同“朱唇玉面”,令我印象深刻。我在与她交流时,感受到她的气质和内涵同样迷人,这让我明白了外貌与内在的结合才是真正的美。
在这个繁华的城市中,有一位朱唇玉面的女子,她的笑声如同春风拂面,温暖了周围每一个人的心。她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与优雅。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beauty with grace”来形容既美丽又优雅的女性,但通常更强调内在的优雅与气质。而在西方的美学中,虽然外貌依然重要,但对个性的重视往往更为突出。
通过对“朱唇玉面”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女性外貌的赞美,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让我理解到美的多样性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在日常交流中,适时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深度。
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那女子朱唇玉面,举止端庄,一看便知是个大家闺秀。”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宝玉看时,只见她朱唇玉面,眉目如画,果然是个绝色佳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见了,不觉心动,遂与李甲相好。李甲见她朱唇玉面,十分可爱,遂与她结为夫妻。”
宋·柳永《雨霖铃》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朱唇玉面,似曾相识,归来梦里。”
唐·李白《清平调》词:“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朱唇玉面出罗帷,含笑含娇独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