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2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0:25
“土崩瓦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土崩”指的是大地崩塌,“瓦解”则是指砖瓦散落,整体意思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事物的彻底崩溃或解体。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强大的组织、团体或体系的突然崩溃,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
“土崩瓦解”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文为“土崩瓦解,岂能久乎?”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表达了对于事物崩溃和解体的深刻认识。此成语由“土崩”和“瓦解”两个部分构成,前者形象化了大地的崩塌,后者强调了物体的散落,双重结合增强了其表达的力度。
“土崩瓦解”常用于描述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崩溃现象。例如,在政治演讲中可以用来指代一个国家的腐败或动荡;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可能用该成语描绘家庭关系的破裂或公司倒闭的情景。日常对话中,朋友间的聊天也可用来形容某个团队或活动的失利。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土崩瓦解”在**文化中常常被用来警示人们对社会秩序、家庭关系和团队协作的重视。历史上多次社会动荡都使得这一成语表达的意义更加深刻,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动的经济环境,这个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强烈,提醒人们警惕潜在的危机。
“土崩瓦解”带给人一种无奈与悲伤的情感反应,常常联想到失败、崩溃和失去。它激发了对稳定和团结的渴望,同时也让人反思在面对困境时应更加强韧与团结。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与一个团队项目,由于缺乏沟通和协调,最终项目进展缓慢,导致团队士气低落,最终项目几乎“土崩瓦解”。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
风雨如晦,月无光,
往日辉煌,今何在?
人心似土崩瓦解,
只剩孤影,泪满怀。
通过这样的创作,可以表达出人心的脆弱与不安,增强了成语的表现力。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fall apart”,它同样描述了事物的崩溃与解体,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可能与“土崩瓦解”有所不同。在不同文化中,崩溃的含义和情感色彩可能会有所差异,需要具体分析。
通过对成语“土崩瓦解”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用词,更是对社会、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复杂的情感与思想。
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商朝末年,商纣王贪恋酒色,荒淫无道,整天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听信谗言,残害忠良。闹得民不聊生,周武王应时而起,率军攻破商都。商纣王在鹿台上吊自杀,商朝政权的垮台就像瓦片碎裂、泥土崩溃一样迅速
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死者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