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4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5:08
成语“扶老携弱”由四个字组成,其中“扶”意指帮助、支撑,“老”指年;“携”意为牵引、带领,“弱”则是指弱小者或弱势群体。整体而言,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帮助年并携带弱小者,体现了一种关心弱势群体、传递温暖和支持的社会责任感。
“扶老携弱”出自《论语·颜渊》,原文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背后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老年人和弱者的尊重与关怀。虽然成语的具体形成时间无法考证,但其内涵在**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强调了社会和谐与相互扶持的价值观。
“扶老携弱”常用于描述在社会生活中对弱者的关怀和帮助。在文学作品中,常见于描写人物善行的场景;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在演讲中,则可以作为倡导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有力论据。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和社会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扶老携弱”不仅反映了对长辈和弱者的尊重,也体现了集体主义的思想。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体主义的兴起,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提醒人们关注社会责任和弱势群体的权益。
“扶老携弱”这一成语通常给人一种温暖和关爱的感觉,联想到无私奉献和友爱互助的社会氛围。这种情感反应可以激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提升社会整体的和谐度。
我曾在社区服务中遇到一位孤独的老奶奶,她常常独自待在家里。于是,我和我的朋友决定定期去看望她,陪她聊天。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扶老携弱”的意义,帮助她不仅让她感到快乐,也让我自己感到充实和满足。
在一首关于社会关怀的诗中,我可以写道:
晨曦微露暖阳升,
扶老携弱共前行。
一双手牵心相连,
人间真情似海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end a hand”或“help the needy”。这些表达在文化上也强调了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和帮助,虽然具体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但共同传达了人道主义精神。
通过对“扶老携弱”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在语言表达中融入关怀和责任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能力,也激励我在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的信念,体现出语言与社会道德之间的紧密联系。
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