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0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53:15
“滔滔不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水流汹涌澎湃,源源不断,形象地描绘了水势浩大而不息的状态。引申含义通常用来形容言语、思想等连续不断,或指事物的丰富与充沛。
“滔滔不竭”出自《庄子·秋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滔滔者,江海之水也;不竭者,水之流也。”这里用江海的浩荡来比喻思想、言论等的奔流不息,强调了其广泛和深远。
“滔滔不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水象征着生命与智慧,"滔滔不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观,也反映了思想的活力与创造力。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常用以赞美能够源源不断提供高质量内容的人或事物。
“滔滔不竭”给人一种宏伟、持续的感觉,联想到滔滔江水、奔腾不息的生命力。它常常引发对丰沛知识与情感的向往,激励人们追求持续的学*与表达。
在一次演讲中,我用“滔滔不竭”来形容我对环保话题的热情,表达了我的观点和思想是如何源源不断地涌现的,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
在诗歌中:
江水滔滔不竭流,
更有情思随波走。
行云流水共此生,
无尽话语诉心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flowing endlessly”或“unceasing”,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同样表达了事物不断延续的状态。不同文化中对水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与生命力和情感表达有关。
通过对“滔滔不竭”的学*,我认识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表达思想时更加游刃有余。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力。
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晋书·王敦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后汉书·袁绍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汉书·王莽传下》:“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唐朝时期,中书侍郎张九龄负责吏部选拔人才,他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受到皇帝的赞许。他不但能很好地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且是有才的诗人。他能言善辩,每当谈论经书时总是滔滔不绝,像下阪走丸一样毫无阻碍
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如下阪走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