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2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04:30
“华而不实”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外表华丽但没有实际内容”。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事物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好、很吸引人,但实际上缺乏实质性的价值或内容。
“华而不实”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华而实之”,意思是表面华丽而缺乏实质内容。庄子在书中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批评了那些只重视外表而忽视内在的现象。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某些事物,特别是在文化、艺术、商业等领域。例如,在文学作品中,有时用来描述一些华丽的文字但缺乏思想深度的作品。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常用它来形容一些表面光鲜但内容空洞的商品或服务。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商业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下,“华而不实”的现象愈发明显。许多品牌和产品在市场上追求华丽的包装和宣传,而忽视了产品的实质质量。这种现象引发了消费者对真实价值的思考与追求。
“华而不实”让我联想到现代社会中许多浮夸的现象,例如一些炫目的广告和表面上的社交成功。这种空洞的追求往往让我感到失望,促使我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加重视内在的真实和实用。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有一次在选购一款电子产品时,看到某品牌的广告非常华丽,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却发现功能单一,操作复杂,令我感受到“华而不实”的深刻含义。此后,我在选择产品时更加注重其实际性能,而不是被表面所迷惑。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华而不实”:
繁花似锦映朝霞,
内涵却如秋水洼。
华而不实浮云梦,
唯有真实才可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all show and no go”,意指表面上光鲜亮丽,但实际并无价值。不同文化中对“华而不实”的看法,反映了各自对实质与表象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华而不实”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保持真实和关注内在价值是多么重要。这不仅帮助我提升个人表达能力,也让我在选择与决策中更加理性与成熟。
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后汉书·崔骃传》:“骃上疏陈便宜,曰:‘夫华而不实,君子所耻。’”
《汉书·艺文志》:“华而不实,君子弗为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吾闻之,华而不实者,其名为虚。’”
《论语·子罕》:“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虽未直接使用“华而不实”,但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晋国大夫阳处父从卫国回来,经过宁邑住在一家旅店,店主赢见阳处父长得端庄伟岸,动作优雅,以为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物,就辞别妻子投奔阳处父。没多久,店主赢认为他没本事,不值得追随,就毅然回到妻子身边
~,脆而不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