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52:34
成语“婀娜多姿”由“婀娜”和“多姿”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形容姿态优美、柔和,形象地描绘出一种身姿轻盈、曲线优美的状态。基本含义则是形容女性的体态婀娜多姿,常用来赞美女性的美丽与风姿。
“婀娜多姿”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中,原文中提到的“婀娜”用以形容舞者轻盈的身姿,后被广泛使用于描绘女性的美丽。成语的出现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对女性优雅姿态的赞美,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
“婀娜多姿”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婀娜多姿”在**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常常与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相结合,体现了对女性气质和优雅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流行审美有所变化,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于形容气质出众的女性,反映了社会对美的不同理解。
“婀娜多姿”这个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轻盈、柔美的情感联想。在我的思维中,它不仅仅是外表的美,更是一种内在气质的体现,让人想到优雅、自信的女性形象。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提到一位舞者的表演,形容她“婀娜多姿”,朋友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让我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成语的有效表达。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使用“婀娜多姿”:
春风拂柳轻如织,
花间舞影婀娜多姿。
一曲清歌随风舞,
芳华正茂,似梦如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如“graceful”或“elegant”可以传达出相似的意境,但往往缺少了“婀娜”所带来的那种轻盈与柔美的特质。这种文化差异体现了各自对美的不同定义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婀娜多姿”的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在日常交流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不仅可以提升表达的艺术性,也能增进与他人的情感联系。这一成语让我进一步理解了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唐诗三百首·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聊斋志异·阿绣》:“阿绣年方二八,容貌姣好,婀娜多姿,真如出水芙蓉。”
我忘不了她那~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