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0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39:16
“国色天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国家的颜色和天生的姿态”,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气质,尤其是指那些容貌绝美、气质出众的女性。它强调了自然美和高贵气质的结合,寓意着一种无法忽视的魅力。
“国色天姿”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中,如《宫中词》中提到的“国色”与“天姿”。此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对美的追求和对女性美丽的赞美密切相关。在古代,国色常常被视为国家的象征,而天姿则强调个人的独特气质,二者结合形成了对女性美的至高赞誉。
“国色天姿”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古典诗词、小说等,描述女性的美丽和气质。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来赞美身边的女性,或在演讲中表达对女性美的欣赏。此外,也可以在影视剧中用来形容女主角的绝世美貌。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美丽被视为一种社会资产,常常与家族的荣耀和国家的形象挂钩。“国色天姿”不仅仅是对个人美的赞美,还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与塑造。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对女性的定义和期待已经发生变化,但这一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继续在美的讨论中占有一席之地。
“国色天姿”带给我一种优雅和高贵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常常会联想到古代的美人、诗词中的情景,仿佛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在繁花似锦的背景中轻舞飞扬。
在我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位同学,她的外貌和气质都非常出众,许多人都称赞她是“国色天姿”。这让我意识到美不仅仅是外表的吸引,更是一种内在气质的体现。
春日花开,桃红柳绿, 她犹如花间的仙子,国色天姿。 月下轻舞,星光闪烁, 无数目光追随,倾慕不已。
在英语中,类似于“国色天姿”的表达可以是“beauty and grace”或“ethereal beauty”,但这些表达往往没有反映出**传统文化中对美的深层次理解和赞美。因此,虽然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对美的赞颂,但具体表达和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国色天姿”的学,我更加理解了美在文化和语言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欣赏美的同时,思考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让我更善于用优美的词汇来表达某种情感和景象。
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国色天姿,非有妆点之术,但得其人,不必施朱傅粉,自然令人目眩神迷。”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宝玉看时,只见这女子国色天姿,举止娴雅,心中暗暗称奇。”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明朝有个风俗,凡妇人女子,从幼便习歌舞,以备官府选用。若有国色天姿,便送入宫中,充为宫女。”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国色天姿岂易逢,每来一见一相从。”
唐·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长安君。长安君何以报帝子?国色天姿难自弃。”
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婉然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