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3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55:53
成语“千形万状”字面意思是形状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它用来形容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常指形态、样式、特征等的丰富多彩。基本含义上,它强调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无常。
“千形万状”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通常被认为是汉语成语中一种通过形容词叠加形成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在汉语中很常见,用于描述事物的多样性。虽然没有具体的出处,但其构成元素“千”和“万”常常用来表示数量的庞大和变化的极端,增强了成语的表现力。
“千形万状”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事物的形态和表现方式愈加多样化。“千形万状”在这种背景下显得尤为贴切,能够反映出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尤其是在艺术、设计和文化交流中,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千形万状”常常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丰富感和探索的欲望。它让人联想到多姿多彩的世界,激发对事物多样性的欣赏。同时,在表达时也带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强调了变化和可能性。
在一次旅行中,我看到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真是千形万状,让我感叹文化的多样性。回到家后,我在分享旅行经历时,使用了“千形万状”来形容我看到的美景,增强了叙述的生动性。
在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春风拂面千形万状,花开遍野似梦幻,绿意盎然随步移,万物复苏皆欢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various shapes and forms”或“diverse appearances”,它们同样强调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也能引发相似的理解和情感反应。
通过对“千形万状”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这一成语不仅仅是词汇的堆砌,更是对世界观察和思考的体现。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灵活运用成语,可以让我的表达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摩拟肖似,而极于变化,千形万状,不可窥测。
《唐诗纪事·李白》:“诗笔挥洒,千形万状。”
《宋史·艺文志》:“图画之妙,千形万状。”
《晋书·天文志》:“星辰之变,千形万状。”
《文选·张衡·西京赋》:“千形万状,不可殚纪。”
《后汉书·班固传》:“千形万状,莫不毕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