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2:45
成语“异体同心”的字面意思是“虽然身体不同,但内心却是相同的”。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不同的人或事物虽然外在形式或表现各异,但在目标、理念或情感上是一致的。这常常用来描述团结合作,尽管个体差异,但共同追求同一个目标。
“异体同心”源于古代的文化背景,具体的历史典故较少,但可以推测其概念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团结与合作精神有关。类似的说法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例如“众志成城”等,表达了尽管个体差异,但为了共同的理想或目标而团结一致的思想。
“异体同心”通常在需要强调团结、合作或共同目标的场合使用。常见的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的思想占据重要地位,强调个人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小我。因此,“异体同心”在社会交往中常常被提及,特别是在团队精神、合作、共同奋斗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企业管理、团队建设等领域,这一成语的价值依然被广泛认可。
“异体同心”让我联想到团队合作时那种和谐的氛围,仿佛每个人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它传达了团结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与信任。
在一次学校的科技项目中,我和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合作。尽管我们的专业背景各异,但我们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展现了“异体同心”的精神。最终,我们的项目得到了评委的认可,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一场诗歌创作中,我尝试将“异体同心”融入其中:
不同的声音,共谱一曲,
异体同心,心相依。
无论风雨,携手同行,
共赴理想,永不分离。
在英语中,可以用“Unity in Diversity”来表达类似的思想,强调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都是强调个体在整体中的重要性和团结合作的价值。
通过对“异体同心”的深入学,我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团队精神和共同目标。在语言学中,理解这样的成语不仅增添了词汇量,也提升了对文化背景的认知。
府有群吏,王有从事,异体同心,归民于理。
《明史·方孝孺传》:“异体同心,以成大业。”
《宋史·岳飞传》:“异体同心,共赴国难。”
《晋书·王导传》:“异体同心,以辅王室。”
《后汉书·皇后纪下》:“异体同心,共飨天下之福。”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异体同心,其利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