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4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41:54
“毛发皆竖”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毛发都竖立起来,形容人因为惊恐、愤怒等强烈情感而导致的身体反应。基本含义是形容极度惊恐或愤怒的状态。
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描述了一种因为恐惧而引起的身体反应。在庄子的哲学中,强调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内心的感受,因此这个成语也带有一定的哲学意味。
“毛发皆竖”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毛发的竖立常常与灵魂或内心的恐惧相联系。这个成语反映了人类对于未知或危险的本能反应,体现了人类在面对恐惧时的脆弱。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科技和知识的发展让人们对许多事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恐惧依然是人类情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毛发皆竖”常常让我联想到恐惧和紧张的瞬间,如在看恐怖电影时,或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时。这种情感的反应也让我意识到,恐惧是一种人类共有的体验,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在一次野外露营中,听到树林里传来的奇怪声响,我的毛发皆竖,心中充满了恐惧。尽管最终只是小动物的叫声,但那一刻的心跳加速和紧张感至今难忘。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树林深处传来低沉的低语,仿佛是幽灵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四周静谧无声,唯有一阵冷风拂过,瞬间,我的毛发皆竖,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与神秘。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有“hair standing on end”,用来形容因恐惧或惊吓而导致的毛发竖立。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情感内涵相似,反映了人类面对恐惧的共同反应。
通过对“毛发皆竖”这个成语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情感和文化的载体。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增加了对情感细腻描绘的能力,使我能够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合理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猛然间听的呼呼风响,杨忠觉得毛发皆竖,连忙起身,手掣宝剑。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生闻言,毛发皆竖,急起问故。”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毛发皆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