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7:41
“无隙可乘”这一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缝隙可以乘坐”,引申为没有机会或漏洞可供利用。其基本含义是形容某种情况非常严密,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机会或缺口,通常用于形容防范措施或策略非常周密。
“无隙可乘”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为“故无隙可乘”。在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中,强调周密的防范和不留漏洞,以防敌人或对手趁机而入。它反映了古人对于防范和策略的重要性。
“无隙可乘”在现代汉语中可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讲求“周密”和“谨慎”,尤其在军事、政治和商业活动中,强调无隙可乘的思想反映了对安全和成功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此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领域,强调周密的计划和执行。
“无隙可乘”给人一种严谨、稳重的感觉,联想到在工作或生活中追求完美和细致的态度。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周密思考,避免犯错,从而增加成功的几率。
在我的工作中,有一次项目由于计划不周,导致出现了意外的失误。此后,我意识到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到“无隙可乘”,从而避免类似的错误。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检查清单,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有了显著提高。
在诗歌中:
行舟江上水悠悠,
无隙可乘思虑周。
风雨无情人自稳,
策马扬鞭向前走。
这首小诗表达了在面对风雨时,内心的坚定与周密的准备。
在英语中,可以用“leave no stone unturn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为不留任何机会。在其他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强调周密和细致的思想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无隙可乘”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细致的准备和周密的思考都是成功的关键。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表达,也在我的思维方式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臣其历七曜,咸始上元,无隙可乘。
《明史·戚继光传》:“倭寇无隙可乘,乃遁去。”
《宋史·岳飞传》:“金人无隙可乘,乃退。”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五年》:“项羽兵虽强,无隙可乘,不如且止。”
《史记·项羽本纪》:“今汉兵盛,无隙可乘,不如且归。”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无隙可乘,无衅可寻。”
每羡暹罗繁富之国,要来吞并,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