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03:48
成语“忘形之交”字面意思是“忘记了形体的交往”,指的是一种非常亲密的朋友关系,超越了一般的交往,甚至可以忘却外在的形态与礼节,强调心灵的契合与情感的深厚。
“忘形之交”源于《庄子·外物》中的“忘形之交,乐其所乐”,描述的是心灵相通的友谊。庄子提倡无为而治,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忘形之交正是这种哲学思想的体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深厚的友谊关系,可以在日常对话、文学作品、演讲等场合中使用。例如,在描述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时,可以说:“我们之间的关系如同忘形之交,彼此心有灵犀。”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友情被视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忘形之交”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信任。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变得表面化,而这种深层次的友情显得更加珍贵。
“忘形之交”让我联想到真正的朋友之间那种无话不谈、心灵相通的状态,给人一种温暖和安全感。它让人思考在繁忙的生活中,怎样去维护真正的友情。
在我的生活中,我有一个朋友,我们的友谊就如同“忘形之交”。无论生活多忙碌,我们总能找到时间倾诉心声,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这种友谊让我感到无比珍贵。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桃花流水,春风送暖,
忘形之交,心灵相伴。
月下轻语,共话天涯,
岁月如歌,友情长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oulmate”或“kindred spirits”,这两者都强调心灵的契合与深厚的情感联系。然而,这些表达在文化上可能没有“忘形之交”那样明显强调超越形式的亲密感。
通过对“忘形之交”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友情的深刻意义。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是心灵的相通。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表达中,是一种对真挚友情的追求与向往,也提醒我珍惜身边的朋友。
然蒲圻爱彼殷勤,竟遂弃寐告,为。忘形之交
《清史稿·李光地传》:“光地与陈梦雷、徐乾学、高士奇等为忘形之交。”
《明史·杨士奇传》:“士奇与杨荣、杨溥、金幼孜、黄淮、胡广等为忘形之交。”
《宋史·赵普传》:“普与赵光义、石守信、高怀德等为忘形之交。”
《旧唐书·薛收传》:“收与房玄龄、杜如晦特相友善,遇忘形之交。”
《南史·谢朓传》:“朓与沈约、王融、任昉、范云、萧琛、陆倕等并游,号曰‘忘形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