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2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05:04
“凿饮耕食”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凿(挖掘)水饮用,耕作以获取食物”。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取生活所需,强调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强调人们通过辛勤的劳动来维持生计。虽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指明其起源,但它反映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中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生活态度。与“凿饮耕食”相关的思想在《庄子》、《论语》等古典文献中有所体现,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和自给自足的生活哲学。
“凿饮耕食”可以在多个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劳动被视为美德,“凿饮耕食”所体现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与儒家强调的勤劳、节俭观念相吻合。在现代社会,尽管物质丰富,但自力更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凿饮耕食”带给人的情感是朴实和勤劳。它让人联想到乡村的生活场景,简单而充实的日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种情感能激励人们在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追求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亲历过一次与“凿饮耕食”相关的经历。暑假时,我与家人一起去乡下,参与收割稻谷的工作。虽然过程辛苦,但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感受到那份简单的快乐,深刻体会到“凿饮耕食”的含义。
在某个秋天的黄昏,田野金黄,落日余晖洒在大地上,我吟咏道: “凿饮耕食田间忙,夕阳西下映辉煌。 一壶浊酒慰辛苦,笑语声声伴晚凉。”
在英语中,类似于“凿饮耕食”的表达是“self-sufficient”或者“self-reliant”,意指自给自足或自力更生。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也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和独立生存的价值,反映出跨文化间对劳动和自我价值的共同认可。
通过对“凿饮耕食”的全面分析,我深刻理解了劳动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使我在描述生活态度时更加生动,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珍惜每一份成果,明白了努力工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和表达中,我将继续运用这一成语,传递勤劳与自给自足的美德。
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清史稿·食货志一》:“农事者,民生之本也。国家岁入,农赋居其大半。故古者重农抑商,以农为国之根本。”
《明史·食货志一》:“农为国本,食乃民天。自昔国家盛衰,系乎农事之勤惰。故古者天子亲耕,后亲蚕,以劝天下之农。”
《宋史·食货志上》:“农为国家急务,所以养生送死,不可一日无也。故古者井田之法,一夫百亩,八家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后汉书·王丹传》:“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家累千金,性好施与,周急济乏。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惰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汉书·食货志上》:“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田中不得有树,以妨五谷。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无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矣。”
臣亦遭逢,生此嘉运,~,自幸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