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0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48:05
“稠人广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人多而广泛”。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群密集、人数众多的场合。基本含义是指某个地方或**中聚集了大量的人,强调人群的庞大和分布的广泛性。
“稠人广众”出自《庄子·外物》。在该文中,庄子通过对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多样性,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成语中的“稠”意指密集,“广”则指广泛,合起来形容人群的庞大,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稠人广众”多用于描述人群聚集的场合,比如大型活动、**、市场、节庆等场景。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来描绘热闹的场面;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拥挤程度;在演讲时,也可以用作形容支持者的数量。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人群的聚集通常与热闹、庆祝、节日等积极的社交活动相关。成语“稠人广众”不仅反映了人们对集体活动的重视,还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描述大型活动或重要时。
“稠人广众”常常带来一种热闹和兴奋的感觉,联想到庆典、节日或社交活动的欢乐氛围。同时,它也可能引发对拥挤和混乱的负面联想,这取决于具体的情境。
在参加一次大型音乐会时,我深刻体会到了“稠人广众”的含义。人们在场馆外排起了长龙,热情的气氛令人振奋,大家都期待着即将开始的演出。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人群聚集带来的力量与活力。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稠人广众”:
灯火阑珊夜色浓,
稠人广众共欢声。
歌声飞扬逐梦远,
心随人潮向天行。
在这首诗中,成语不仅描绘了热闹的场景,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英语中,类似于“稠人广众”的表达有“a crowd”或“a throng”,这些词汇同样描述人多的情景。然而,文化背景不同,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人群的认知和情感联想。在一些文化中,人群被视为积极的社交活动,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可能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
通过对“稠人广众”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群的意义和影响。这个成语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工具,也反映了社会交往的复杂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我的表达效果和文化理解。
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好干预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时有乡人幽州刺史李阳,京师大侠也,郭氏素惮之,衍谓郭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不可。’郭氏为之小损,衍初不以贿赂操心,故能处稠人广众中,无所推择。”
《后汉书·郭太传》:“林宗(郭太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稠人广众,观者拟之于神仙。”
《汉书·灌夫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大家听了他,都说他是个痴子,这些话岂可在~的地方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