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3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11:15
“博学多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广泛的学识和多种的才能”。它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才华横溢,通常指在多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
“博学多才”出自《礼记·中庸》,原文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里强调了一个人要有广泛的知识和深厚的志向,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成语反映了中华文化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
该成语通常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博学多才”在**传统文化中被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知识和才华是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虽然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仍然重要,但“博学多才”更强调跨领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这个成语常使人联想到智慧和能力的结合,带有一种尊敬和仰慕的情感。在我心中,“博学多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激励着我不断学*和探索新领域。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一直努力追求“博学多才”的理想。例如,在大学时,我除了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课程,还参加了音乐和写作的社团,力求在多个领域都有所了解和实践。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那个遥远的国度里,有一位博学多才的智者,他不仅能用诗歌吟唱四季的变换,还能用数学解开天空的秘密。人们常常聚集在他的门前,听他讲述古老的传说和未来的梦想。”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Renaissance man”,通常指在多个领域都有显著成就的人。这与“博学多才”在意义上相近,但“Renaissance man”更多强调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多才多艺,而“博学多才”则更强调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通过对“博学多才”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个体能力的评价,更是对持续学和跨领域探索的鼓励。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提醒我不断充实自己,追求更高的学识和更广泛的才能。
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旧唐书·李靖传》:“靖博学多才,尤精于兵法。”
《清史稿·纪昀传》:“昀博学多才,尤精于经史。”
《明史·李时勉传》:“时勉博学多才,尤精于天文地理。”
《宋史·岳飞传》:“飞博学多才,尤长于兵法。”
《晋书·杜预传》:“预博学多才,通经史,善属文。”
贯忠~,也好武艺,有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