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13:22
“刑余之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那些刚刚经历过刑罚、尚未完全恢复自由的人。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些在法律上或道德上受到惩罚的人,尤其是那些刚刚出狱的人。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这些人在社会中可能会受到歧视或不被信任。
“刑余之人”并无明确的历史文献出处,但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受到刑罚的人常常会被贴上负面的标签,导致他们在重新融入社会时面临种种困难。成语的形成可能与对这些人经历的社会偏见和法律惩罚的反思有关。
在现代社会中,“刑余之人”常用于法律、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讨论中,尤其是在谈到如何帮助这些人重新融入社会时。它也可能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作为对人性和社会偏见的探讨。在日常对话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批评社会对某些群体的不公正待遇。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社会,刑余之人常常面临重重障碍,法律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使他们很难重新融入社会。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以及对法律公正的呼唤。在现代,随着对人权和社会公正的重视,如何帮助这些人恢复尊严和正常生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刑余之人”这个成语带给我一种复杂的情感反应,既有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也有对人性深处的同情。它让我思考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而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是社会的责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刑余之人。他在监狱中度过了十年,出狱后面临找工作的困难。我通过志愿活动,帮助他写简历并准备面试。我意识到,社会对他的偏见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负担,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反思的问题。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刑余之人”:
夜色沉沉,梦里浮现,
刑余之人,心怀期盼。
曾经的牢笼,如今的自由,
愿与晨光,共迎希望的潮流。
在英语中,“ex-convict”是对“刑余之人”的一种称呼,同样带有负面含义。不同文化中,都存在对曾经犯过错的人群的偏见,但许多国家也在努力通过法律和社会服务来帮助他们重建生活。
通过对“刑余之人”这一成语的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和责任。这不仅对我的语言学有帮助,也让我在日常表达中更加谨慎和敏感,努力在生活中传播对弱者的理解与支持。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心狠手辣,自古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