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7:16
“攘臂而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伸出手臂起来”,引申义是指奋起反抗、积极行动,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不畏艰难,勇敢站出来,积极应对。
“攘臂而起”出自《左传》。在古代,士人或将领在面对敌人或困境时,常常需要鼓舞士气,振作精神。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面对挑战时的果敢和决心,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攘臂而起”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勇敢与果敢被高度赞扬。“攘臂而起”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勇气,也反映了集体的团结和决心。在现代社会,面对竞争激烈和快速变化的环境,这一成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激励人们在职场和生活中积极向上。
“攘臂而起”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激励和勇气,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奋起反抗的人物形象,如历史上的英雄、现代的成功人士等。这种积极的情绪能激励个人在面对挑战时不退缩,勇敢向前。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会时,我的团队在最后一轮比赛中面临巨大压力。大家都感到沮丧,但我鼓励大家要“攘臂而起”,最终我们一起拼尽全力,赢得了比赛。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成语的力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鸟儿在树梢欢唱,微风轻拂,正是攘臂而起的时刻。人们走出家门,迎接新一天的挑战,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在英语中,可以用“rise up”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在困境中奋起反抗的精神。在许多文化中,面对挑战时的勇敢行动都被视为一种美德,反映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通过对“攘臂而起”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勇气与行动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个激励人心的精神象征,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应对。
向日胡海、张军之变,为害甚于金,今若不早为之图,则两淮日见荒墟,卒有警急,攘臂而起矣。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攘臂而起,曰:‘吾必不与曹操俱亡!’”
《后汉书·袁绍传》:“绍攘臂而起,曰:‘吾必不与董卓俱亡!’”
《汉书·王莽传上》:“莽攘臂而起,曰:‘吾必不与汉俱亡!’”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攘臂而起,曰:‘吾必不与赵俱亡!’”
《左传·宣公十五年》:“攘臂而起,以告于诸侯。”
将来工业之衰盛,几一系于占领支那之得失,遂~,惧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