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1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6:46
成语“做贼心虚”字面意思是指做贼的人内心感到不安、愧疚,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基本含义是形容做了坏事或心中有鬼的人,常常会感到心虚、不安,担心被揭发或受到惩罚。
“做贼心虚”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论语》中,虽然并未直接使用该成语,但其思想内涵早已体现在古代文献中。成语的具体形成可能与民间故事有关,强调了做贼者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在**传统文化中被广泛探讨。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心中有愧、做了坏事的人在面对他人时的心理状态。使用场景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做贼心虚反映了对道德和法律的重视。此成语不仅揭示了个体心理状态,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与邪恶的看法。在现代社会,随着法治精神的增强,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描述那些违法行为者的心理。
“做贼心虚”让我联想到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愧疚。它提醒我们要诚实守信,做事要有底气,内心才会安稳。这种情感反应使我在交流时更注意用词,避免给人以心虚的感觉。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学业压力,那时我由于抄袭而感到做贼心虚。每次上课都担心被老师发现,这种心态让我很难集中精力学。最终我决定放弃不正当的手段,努力复,才找回了自信。
在某个故事中,主人公因为一时贪念而偷窃,后来内心不安,夜不能寐,直到最后忍不住向警察自首,正好体现了“做贼心虚”的主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为“guilty conscience”,同样传达出内心的不安和愧疚。然而,在不同文化中,对于内心不安的表现和解读可能有所不同,反映出各自对道德和法律的不同看法。
通过对“做贼心虚”成语的学*,我深刻感受到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恰当使用成语能够更生动地传达情感与意思。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强化了我对诚实守信的认知。
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闻做贼心虚,今见君,心实不安。’”
《资治通鉴·唐纪·武德九年》:“李靖曰:‘吾闻做贼心虚,今见君,心实不安。’”
《后汉书·王允传》:“允曰:‘吾闻做贼心虚,今见君,心实不安。’”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吾闻之,做贼心虚,今见君,心实不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贼心不自安,故多所疑。”
一切违法乱纪者都是~,他们损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见不得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