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0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5:48
“殆无虚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几乎没有空闲的日子”。它通常用来形容工作、学*等方面非常繁忙,日常生活中没有闲暇的时光。基本含义表达了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高强度和紧凑的日程安排。
该成语的来源较为模糊,通常认为它是由古代文学作品中提炼出来的。虽然具体的出处不详,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人对于勤奋的重视、对时间的珍惜有关。在*传统文化中,勤奋被视为美德,许多文人墨客在作品中强调努力学和工作的必要性。
“殆无虚日”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勤奋被视为一种美德,成语“殆无虚日”反映了这一文化观念。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许多人都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和学压力。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表达人们对时间的紧迫感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
“殆无虚日”给人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感,同时也有激励的作用。它让我联想到努力奋斗的精神,以及在忙碌中实现目标的喜悦。这个成语也提醒我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
在大学期间,面对繁重的课程和项目,我曾多次感到“殆无虚日”。我常常利用周末和假期来完成作业和复,虽然很累,但也让我感受到成就感。这个成语时常激励我在繁忙的学生活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我尝试将“殆无虚日”融入到一首小诗中:
月照窗前影绰绰,
书声琅琅夜未阑。
殆无虚日心如火,
愿为明朝梦更远。
在英语中,可以用“busy every day”或“no day off”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可以传达忙碌和没有空闲的生活状态,但可能缺少“殆无虚日”所包含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通过对“殆无虚日”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一种忙碌的状态,更是对时间管理和努力奋斗的反思。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精准地传达情感和状态,同时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先自前一月来,次第按试习仪,殆无虚日。
《清史稿·食货志二》:“州县征赋,上下相蒙,弊端百出,殆无虚日。”
《清史稿·食货志一》:“州县征赋,上下相蒙,弊端百出,殆无虚日。”
《明史·刘吉传》:“吉尤苞苴盛行,谤议滋起,殆无虚日。”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四年》:“自是边臣诉困殆无虚日。”
《宋史·食货志上》:“是岁,诸路转运司言,州县多阙乏,殆无虚日。”
旋吴之后,文宴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