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4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32:15
成语“众虎同心”由“众”、“虎”和“同心”三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众多的**齐心协力,通常用来形容一群人团结一致,目标明确,众志成城。其基本含义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
该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似乎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然而,可以推测其形象可能来源于对的传统认知。在文化中,常被视为勇猛和威严的象征。将众多形象化地团结在一起,强调了团体的力量和协作的重要性。
“众虎同心”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团结合作被视为成功的关键,尤其在面对困难时。“众虎同心”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符合中华文化中“合则强”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在工作和生活中同样受到重视,因此该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广泛。
“众虎同心”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能激发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奋发向上的团队氛围,和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情景,增强了人们对集体力量的信心。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曾经参与一个项目团队。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团队成员通过“众虎同心”的精神,互相支持,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
众虎同心共奋起,
携手共进创佳绩。
风雨同行不言弃,
团结力量无敌敌。
这首诗展示了“众虎同心”在团结合作中的表现力和灵活性。
在英语中,“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可以与“众虎同心”进行比较,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在不同文化中,团结和合作的主题都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众虎同心”的学,我认识到团结合作在各种场合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在语言学中提供了表达团结的方式,也在实际生活中提醒我珍视团队的力量。这个成语在我表达和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激励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合作与共赢。
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曰:‘吾观孙权,非有智略,但众虎同心,故能成事耳。’”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今君等众虎同心,何事不成?’”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将伐曹,曹伯之臣曰:‘晋,大国也,不可与争。’曹伯曰:‘吾众虎同心,何惧之有?’”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制也。’遂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