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1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4:58
成语“擢筋割骨”的字面意思是“拔起筋来,割掉骨头”,形象地表达了对人或物进行极端的剥夺和伤害。其基本含义常用于形容对人的剥削非常狠毒,或者指遭受严重的痛苦和创伤。
“擢筋割骨”出自《汉书·王莽传》,原文描述了王莽对待反对者的残酷手段,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成语的使用和传播逐渐扩展,成为形容极度剥削与压迫的代名词。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论述和社会评论中,以描绘某个行为的残忍程度。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强调某种情况的严酷性,如“这次裁员真是擢筋割骨,让人心寒。”在演讲中,也可以用来警示某种社会现象的严重性。
同义成语:剥皮抽筋、无情无义
反义成语:仁至义尽、温文尔雅
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擢筋割骨”反映了人们对权力滥用和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感。它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政治斗争,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对弱势群体的剥削和压迫。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仍然存在,尤其是在讨论社会正义和人权时。
“擢筋割骨”通常会引起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愤怒、不安和无奈。它让人联想到不公、暴力和压迫,提醒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的苦难。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们在表达时更加谨慎,尤其是在涉及敏感话题时。
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我曾看到某个公司为了追求利润,裁员时采取了极端手段,给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擢筋割骨”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残酷现实。
在一首描写社会不公的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城市灯火辉煌下,
多少人心如死灰。
擢筋割骨的生存,
难以喘息的悲哀。
在英语中,可以用“cut to the bone”来表达相似的意思,意指剥去不必要的部分,强调剥削的深度。两者都反映了对剥削和压迫的负面情感,但在文化语境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擢筋割骨”的学习,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它们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问题,反思我们所处的环境与人际关系。
自近岁以来,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于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