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2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5:00
“擢发莫数”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拔起头发,无法数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数量极多,无法计算,通常用在数量庞大或众多的事物上。
“擢发莫数”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在描述数量极为庞大的场景时。这一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其构成的字面意思表达了人们对数量庞大的感叹。
“擢发莫数”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数量的表达往往承载着深刻的含义。“擢发莫数”反映了人们对事物数量的直观感受,强调了事物的丰富性。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和资源的爆炸式增长,这一成语的适用性愈发明显。
“擢发莫数”给人的情感反应是惊叹和震撼,仿佛让人感受到浩瀚的宇宙或繁复的生活。它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庞大的信息和事物中找到重点,避免被数量所淹没。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曾经在参加大型活动时,看到参与者众多,真实体验到了“擢发莫数”的感觉。在活动结束后,回想起那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擢发莫数”:
星空璀璨如梦,繁星擢发莫数,
每一颗都是愿望,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o many to count”,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同样表达了数量庞大的意思。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会有类似的表达,但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擢发莫数”的学,我理解到数量的表达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情感和文化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闻尧舜之世,画象而民不犯,何则?以其所以罪人者,擢发莫数也。’”
《晋书·王导传》:“导曰:‘吾闻尧舜之世,画象而民不犯,何则?以其所以罪人者,擢发莫数也。’”
《后汉书·杨震传》:“震曰:‘臣闻尧舜之世,画象而民不犯,何则?以其所以罪人者,擢发莫数也。’”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擢发莫数,何以异此?’”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曰:‘汝罪有几?’对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方尚乃口穷之时,盖~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