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4:59
“擢发难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拔起的头发难以计算”。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事情繁多,数量庞大,无法一一列举或计算,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的复杂性或数量之多。
“擢发难数”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文为:“今擢发难数,岂有此理!”意指事情繁多到无法计算的程度。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复杂情况的感叹,常用于强调数量的庞大和难以管理的情况。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某种复杂的局面或情境,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例如,在讨论工作任务时,可以说“这项工程的细节真是擢发难数。”在演讲中,若谈及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也可以引用此成语来增强说服力。
在古代社会,数据和信息的记录是相对困难的,因此“擢发难数”反映了人们对复杂性和数量的敏感。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处理大数据和复杂项目时,仍能体现其在表达复杂性方面的有效性。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无奈和感叹,尤其是在面对庞大事务时,容易产生一种焦虑感。它也引发对管理和组织能力的思考,提醒我们在处理复杂情况时要有条理,避免混乱。
在工作中,我曾经参与一个大型项目,涉及的部门和任务繁多,常常会有人感叹“这真是擢发难数”。这种情境让我意识到,事先的规划和沟通是多么重要,才能避免后续的混乱。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擢发难数”:
繁星点点夜空悬,
往事如烟擢发难数。
心中思绪如潮涌,
惟愿明晨再相见。
在英语中,可以用“countless”或“innumerabl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这显示了汉语成语在表达复杂数量时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通过对“擢发难数”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在表达复杂情况时的有效性,也让我思考如何在语言中更准确地传达数量和复杂性。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复杂性。
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明史·宦官传·刘瑾》:“瑾曰:‘吾罪擢发难数,然犹未至死也。’”
《宋史·岳飞传》:“飞曰:‘臣罪擢发难数,然犹未至死也。’”
《晋书·石崇传》:“崇曰:‘吾罪擢发难数,然犹未至死也。’”
《后汉书·宦者传·吕强》:“擢发续罪,则天下不足。”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曰:‘汝罪有几?’郑安平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战国时期,魏国大夫须贾门客范雎跟随须贾出访齐国,受到齐襄王的称赞。须贾回国后告诉相国魏齐,魏齐要杀范雎。范雎大难不死,逃到秦国改名张禄当上相国,须贾到秦国求秦不要攻魏,须贾向张禄忏悔说自己的罪太多,擢发难数
可死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