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4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6:43
“发宪布令”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发布法律和命令”。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正式发布法律、规章或命令,用以规范行为和管理社会,强调其权威和正式性。
“发宪布令”源自古代国家治理的法律体系。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而“发令”则代表着政府或权威机构的正式通知。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和现代社会中法律的重要性和权威性,通常与治理、管理、法律实施等相关。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宪布令”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法律发布,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它的使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
“发宪布令”给人一种权威和正式的感觉,联想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它也可能引发对法律执行力的思考,可能让人感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会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提到“发宪布令”。例如,在一次关于环保的讨论中,我提到政府需要发宪布令来加强对企业污染行为的监管,以保护生态。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融入“发宪布令”:
法治如山高耸立,
发宪布令声声急。
众生共守清明路,
不负此生与天契。
在西方文化中,与“发宪布令”相对应的概念是“legislation”或“law enforcement”。这些词汇强调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但可能没有中文中“发宪布令”那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
通过对“发宪布令”的学,我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还在社会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醒我们尊重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资治通鉴·汉纪》:“发宪布令,以正风俗。”
《后汉书·光武帝纪》:“发宪布令,以劝农桑。”
《汉书·刑法志》:“发宪布令,以禁奸邪。”
《史记·秦始皇本纪》:“发宪布令,天下大定。”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发宪布令,以教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