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5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38:41
成语“国富民康”由四个字组成:
字面意思是指国家富裕,人民安康,基本含义是描述一个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幸福、健康的美好状态。
“国富民康”这一成语的具体来源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政治理念中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这一理念常见于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强调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是相辅相成的。类似的表达在《尚书》、《论语》等经典文献中也有体现。
“国富民康”常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国富民康”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政治和伦理意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强调经济与民生的关系,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标。
该成语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到美好的社会愿景和人们的幸福生活。它激励我们关注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思考如何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力量。
在我生活中,曾参加过一个社区志愿活动,旨在帮助低收入家庭改善生活条件。在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国富民康”的重要性,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更好的社会。
在某个故事中,设想一个小村庄: “在那个宁静的小村庄里,村民们勤劳致富,日子过得富足而安康。每当丰收季节,村子里总会响起欢快的歌声,孩子们在田野间嬉戏,老人们则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国富民康的幸福生活。”
在英语中,有类似于“prosperity and well-being”的表达,强调国家繁荣与人民幸福的关系。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在许多文化中都是相似的。
通过对“国富民康”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对社会发展与人类福祉的深刻思考。它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发展。
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明史·食货志一》:“国家富庶,民康物阜。”
《宋史·食货志下》:“国富民足,岁岁丰穰。”
《晋书·食货志》:“国家富饶,民安乐业。”
《后汉书·班固传》:“国富民殷,府库充实。”
《汉书·食货志上》:“国家富强,民物康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