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44:34
成语“民康物阜”的字面意思是“人民安康,物质丰裕”。其中“民”指人民,“康”指健康、安宁;“物”指物质、财富,“阜”指丰盈、富裕。整体上表达了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裕的理想状态。
“民康物阜”出自《尚书·大禹谟》,这部古代经典文献中强调了为政者应当致力于人民的安康和物质的丰富。成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民生”的重视,反映了古代治国理政的理想。
在不同的语境中,“民康物阜”常被用来描述政府政策的成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等。例如,在政治演讲中,领导者可能会提到这一成语来表达其施政目标。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能用此成语来描绘美好的社会景象。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民康物阜”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成为评价政府施政效果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康物阜”常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代表着和谐、富裕的社会状态。它让我想到美好的未来和政府应有的责任,在日常表达中也激励着我关注社会民生问题。
在一次社区会议上,我提到“民康物阜”,以表达我们应共同努力实现社区的繁荣与和谐。在讨论社区发展计划时,这一成语成为大家共识的体现。
在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青山绿水共相依,民康物阜乐无比。 田间笑语声声传,岁月静好人心齐。”
在英语中,可以找到“prosperity and peace”这样的表达,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也同样传达了对经济繁荣与社会安宁的向往。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常用于政治演讲和社会愿景中。
通过对“民康物阜”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成语在表达社会理想和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提醒我关注社会民生,增强了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思考与关注。
可见当时君明臣良,~,致治之隆非无故也。(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