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3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27:36
“神气自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或压力时,神情和气势都显得很自然,没有丝毫慌乱。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处事沉稳、从容不迫,表现出一种冷静自信的态度。
“神气自若”最早见于《论语》中,孔子提到“君子之道,隐而不见,神气自若”。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文人对处世态度的追求密切相关,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内心的平和和外在的从容。
“神气自若”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神气自若”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一种理想的处事态度,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外在的表现。现代社会中,这种态度依然被视为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职场和人际交往中,从容的表现常常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神气自若”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冷静面对挑战的勇气与智慧。它传递出一种积极的情绪,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自我,坚定信念。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时,我感到非常紧张,但我努力让自己保持“神气自若”,最终顺利完成了演讲。这种冷静的态度帮助我克服了心理障碍。
在一首小诗中:
危机时刻显风范,
神气自若似君王。
风雨无阻心似铁,
从容面对不慌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calm and collected”,也用来形容人在压力下保持冷静。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文化中都强调在困境中自我调节的重要性。
通过对“神气自若”的学,我意识到在生活和学中,保持冷静和从容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挑战,也能提升自我修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使用这样的成语,能让我的表达更加生动且具有深度。
寻为恪所攻,城陷,被执,神气自若。
《宋史·岳飞传》:“飞神气自若,徐曰:‘臣以死报国,何事不可为?’”
《旧唐书·李靖传》:“靖神气自若,徐曰:‘臣以草茅,蒙国厚恩,今当死节,何敢言病?’”
《南史·谢弘微传》:“弘微神气自若,徐曰:‘我本无罪,何惧之有?’”
《世说新语·雅量》:“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晋书·王导传》:“导神气自若,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一厅之中唯上首铁丐左一杯右一杯,~地吃酒。